野貓為什么會親近人 基因發生變化
作為人類的伴侶動物,貓與我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?茖W家的最新研究發現,在馴化過程中,貓發生了基因變化,使它們表現出與人類的密切關系。
為什么野貓會靠近人?
據杜布贊斯基遺傳生物信息學中心負責人斯蒂芬·奧布賴恩介紹,一萬多年前,隨著農業的發展,人類開始有一定數量的糧食過剩,貓作為“油工”來到人類身邊。在這個過程中,一些不那么害怕人類的野貓留下來,成為了今天家貓的祖先。
后來這種與人的友誼在基因傳遞中得到了加強?梢哉f,不是人類馴化了貓,而是貓選擇了親近人類。有人認為貓還沒有完全被馴化,看看那些“痛苦而快樂”的貓奴是多么的糾結。然而,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貓在馴化過程中發生的基因變化。
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上,是在 8 月號的 Gigascience 上發表完整的貓遺傳圖譜之后發表的。家貓和野貓之間沒有太大的遺傳差異。野貓的腦容量雖然比家貓略大,但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外貌。
例如,白爪貓或長毛緬因貓在 200 年前并不存在。那些華麗的貓,基本上是出于人類的喜好,人工培育出來的。
不過,除了外表,家貓和野貓最大的區別在于性格,而這一切都寫在貓的基因里。
通過比較野貓和家貓的基因,科學家發現家貓確實經歷了一些基因突變。這些突變基因通常在脊髓中活躍,例如參與記憶、恐懼調節和刺激獎勵學習的基因。
這些基因變化體現在生活中,家貓愿意趴在你的腿上懶洋洋地看著你,而野貓只是從你身后的遠處偷看人類。這聽起來有點像流浪貓對你不熟悉的時候。
但無論如何,當我們做某事時,貓不會像狗那樣回應我們。東京大學的新研究證實了這一說法。研究表明,盡管寵物貓能夠完全識別主人的聲音,但它們還是選擇忽略它們。
這項研究測試了 20 只家貓:當貓的主人不在視線范圍內時,三個陌生人叫他們的名字,然后叫他們的主人,最后另一個陌生人叫他們。研究人員通過觀察貓的耳朵、尾巴、發聲和瞳孔放大等細節來分析貓對每次呼叫的反應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。